2010/07/28

《 STUDIO VOICE 》復出指日可待



停刊將近 1 年時間,《Studio Voice》的 app 應用程序忽然出現在 ##ReadMore##iTunes Store 裡,確是驚奇。可惜只是雜誌過往的封面回顧,但 34 年 405 期雜誌封面已經足夠為滿目資訊的時代略去一些浮躁。

作為 INFAS 旗下與《流行通信》、《WWD》、《Fashion News》等並肩的《Studio Voice》,創刊於 1976 年 9 月,連續 33 年領先日本的潮流文化界。雜誌一路走來,期間經過多次變遷改版。最初是 A3 Size、8 Pages 報紙的形式,內容偏向於時尚。至 1979 年,改為彩色印刷,更因為與《Interview》的合作而聞名一時,“Andy Warhol’s Interview” 的簽名字樣會靈活地在雜誌封面的不同位置出現。刊首亦加上了 “Interview Maper” 的描述,週期從雙周改為按月出版,Maper 即 Magazine 與 Paper 的結合,反映出《Studio Voice》雜誌、報紙兼容並包的特性。雖然合作於 1984 年終止,但《Studio Voice》重於採訪的特徵已經逐漸形成。

在 1982 年 4 月起,《Studio Voice》改版,在形式上更加像是一本雜誌。當期的封面人物是萩原健一,封面的左上角赫然出現的紅底黑字,意思是 “唯一一本會引起男人騷動的訪問志”。此後一階段的封面人物,比如 村上春樹、藤原新也、伊武雅刀、景山民夫、明石家さんま、村上龍、阪本龍一 等,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,加之豬瀨直樹、生井英考等專欄文章,都成為《Studio Voice》歷史中最令人難忘的時期。

雜誌於 1985 年 9 月,再次改版,不再以文化人物作為雜誌的封面,更多地運用拼貼、插畫等形式,每期內容開始呈現不同的特集。當然,這也成為始終延用的雜誌形態,亦是後來 《Studio Voice》的標誌之一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 1985 年 9 月至 12 月,刊名 logo 也短暫地有過變化,1986 年伊始則又用回從前的手寫體。尤其有印象的是 1987 年 6 月刊的特集 “Magazine in Magazine”,有泉麻人、京本政樹、林海象等勾勒出 12 冊夢想雜誌的雛形。

1988 年 10 月,雜誌將 “Media Mix Magazine” 寫在了刊首。1989 年 9 月,“Studio Voice” 的手寫體 logo 正式變更為設計字形,此後再沒有更改,而 1990 年 7 月起,刊首的 “Media Mix Magazine” 亦正式改為 “Multi-Media Mix Magazine”。往後一階段的雜誌,封面設計上擅用單色,特別常用黃色、紅色、藍色等。偶爾會有驚喜,比如 1994 年 8 月,Andy Warhol 為封面的一期,刊名每一字母均為獨立配色,尤為特別。內容上,《Studio Voice》以貼近生活的流行文化符號或事件的延伸專題,已然成為所謂 Subculture 的代表。

至於雜誌從何時起,尺寸由 A3 變作 B4,又從印刷延伸向網路,甚至活動、出版,以及 iPhone、iPad 移動平台等更為廣闊的呈現方式 …… 這些都暫且不重要。2009 年 8 月 6 日,雜誌以 “Greatest Dead” 為題的特集,宣告雜誌停刊。

《Studio Voice》雜誌的藝術指導與主編的歷任都有很多。主編就有將雜誌改版以特集企劃為主的大久保博則,佐山一郎, 加藤陽之,以及最後的松村正人。藝術指導當屬主理 Cap 的 藤本やすし 最為著名,此後還有峯崎ノリテル 與 正能幸介創辦的 ((STUDIO)),創辦 Bccks.jp 的 松本弦人等。而松本弦人搭建的 Bccks.jp 目前也匯集了一些已經停刊的文化雜誌、書籍、繪本和攝影結集等,嘗試透過另一種數字化的形態去滿足閱讀的需要。《Studio Voice》、《Re:S》 等均在其中,另外,用戶也可自由編集自己的線上雜誌,再考慮印刷發行。

文字引述自amagzin.com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